查看原文
其他

一代人的记忆:农村供销社

乐平之窗 2024-04-21


▲图片来源网络

农村供销社


农村供销社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在那物资紧缺的年代,农村供销社是农民生活的重要依赖,更是他们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


我的家乡在一个叫洄田的乡府集镇所在地,所以一直有一个供销社,其所辖生资、副食品、百货、布匹、五金等门市部占据了大半条街,另有府前、富家、新城三个村级分店。它是那个物资供销统筹年代家乡历史的见证,也是村民们生活的一部分。这里,有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


01孩子眼中的供销社


在农村孩子的眼中,供销社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也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


记得小时候,每逢周末,我都会看到四乡八里的孩子跟随大人一起,穿过田野,跨过小溪,一路欢歌笑语,来到供销社,然后被那些花花绿绿的糖果和点心吸引,而他们的妈妈则会在货架前仔细挑选着家里需要的日用品。他们眼中的供销社不仅仅是一个购物的地方,更是童年的乐园。在那里,可以买到心仪的糖果,品尝到各种各样的零食,还可以买一些小玩具,如气球、口哨、喇叭、小人书等。记得小时候到富家岭姑妈家玩,表兄妹们就热情地领着我去富家分店逛了一圈,那厚厚的地板、宽宽的木质柜台、高高地摆满各种商品的货架确实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和洄田街上不一样的卖货店。


对我这个就居住在供销社旁边不远的农家孩子而言,诱惑的不是店内的货物,羡慕的是那些穿着干净光鲜、工作体面舒适的售货员。他们笑语盈盈地和顾客友好交流,中午拿着碗瓢直接到食堂打饭吃不用生火做饭——轻快干净伙食好,傍晚手握一沓纸币往银行存,那生活是我这个小小年纪就不得不帮助家里上田里地里劳作的孩子最“眼红”向往的。


我还记得,那时的供销社里有好几位售货员阿姨都非常好,她们总是笑容满面,和蔼可亲。对于我们这些孩子,她们总是格外照顾,每次买笔买本子,由着我们挑来挑去,不厌其烦报价格,从性价比角度给我们提参考意见,有时还会温柔地鼓励一声:“好好学习,将来考大学!”所以我们都非常喜欢她们,父母叫帮买盐烟、味精、洋油、洋火、针线什么的,都乐得跑,不会推脱。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供销社渐渐不再是农村孩子心中的乐园。随着物资的丰富,大家可以在超市、商场买到更多的物品,供销社逐渐失去了其吸引力。售货员阿姨、职工叔叔们也渐渐离开了供销社,纷纷去了城市、外地。我们虽然有些失落,但也明白,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当然,也还有部分年龄较大的老职工或购或租了供销社店面,仍然坚持扎根乡村、服务“三农”,尤其那些当年夫妻、父女、母子甚至一家三人、四人、五人都在供销社的留守的更多些,以洄田供销社为例,记得就有柴、胡、程、张等多个“供销家族”。


▲洄田供销合作社综合门市部


02农民心里的供销社


对于农民来说,供销社不仅是一个商业机构,更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里,他们可以与售货员交流,了解不同化肥、农药、种子区别和价格变化,同时也能感受到时代的变迁。


谈及当年,既是手工业者也是农民的老父亲就感慨万千,他说,1972那年,家里盖瓦房架梁请酒打麻糍,糯米、芝麻都提前准备好了,还差白糖没着落,心里急得团团转。后找到在供销社上班的江大伯,把情况一说。江大伯表示,你招呼打得早好办些,下次进了货来,我给你称好一斤放旁边,你第一时间来交钱,迟了就没有了。父亲满心欢喜,上梁那天还装了满满一碗麻糍送给江大伯品尝,以示感谢。还有母亲说,起生产队那会,物资是真紧张,农民确实可怜,不仅肉呀、布呀要票,连买豆干都要早早去排队,有时排了半夜,店主一句没有了,那失望真是无处可说。说做衣服的布吧,一年一人三尺、五尺布票,除挤着给要成家的后生崽仂、妹仂做,其他人谁想得到做新衣,最少的那一年只有一人一尺八寸,人少的人家,全家人的布票加起来给一个人做一件衣服都不够。到后期,一人一年有一丈八尺布票的时候,大人、孩子才开始陆续做些新衣穿。


售货员是供销社的代表,农民对供销社售货员是十分尊敬的。他们负责向农民介绍商品,解答农民的问题,并为农民提供服务。农民们也认为售货员是见过世面的人,他们了解市场信息,知道各种商品的价格和质量。同时,售货员也是农民们信赖的人,他们帮助农民选择商品,为农民提供方便。


一到农事最繁忙时节,离集镇较远的农民朋友没空上街,供销社还会派人挑担下乡,将食盐、味精、火柴、煤油、针头线脑等应急物资送上门。采访中,原洄田供销社文书柴士敏就提到,当年他母亲洪冬娥及胡金枝等老一辈售货员年轻时就经常挑担下乡、上门服务,那真正体现了供销人的“扁担精神”“背篓精神”。


▲礼林供销合作社塔背分店


03供销社职工谈供销


上世纪八十年代,供销社是我国农村重要的商业机构,承担着农村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供应任务。那时候,供销社是各乡各村最热闹的地方,每天人来人往,生意兴隆。


“作为供销社职工,我感到非常自豪和骄傲,因为我们的工作关系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乐平洄田供销社老职工孙定金向笔者表示,那时候供销社的商品不仅种类非常齐全,有化肥、农药、种子、农具、家电、日用品等,价格也稳定,全国一盘棋,严控进销差价在10%以内,不同地区最多有一点地区差。


孙定金告诉笔者,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供销社的地位逐渐下降。首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尤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商品市场放开后,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依赖供销社购买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而是选择到市场上去购买。其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商家进入农村市场,供销社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再次,供销社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导致效益下降,职工积极性不高。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脑袋活络些的农民,看谁都可以经商,什么产品都可以买卖,且进货渠道畅通,他们不再局限于一亩三分地,或拉板车卖布匹,或挑货担卖小型日用品,或背个蛇皮袋兜售香烟,有些房子临街的农民干脆打开一面墙或将窗户挖大些,就开起了一家店。这些是对供销社的最大冲击。


洄田供销社和礼林供销社,经历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分合之路。礼林供销社主任江文才告诉笔者,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供销社要想重生,必须深化改革,创新经营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农民的需求。总之,供销社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他希望供销社能够重新振作起来,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服务,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注:凡属于本公众号原创的内容,未经允许不得私自转载。

☞推荐阅读


一眼千年!

市总工会开展“欢天喜地闹元宵”主题传统节日活动

市教育体育局开展“我们的节日·元宵”主题活动

新春走基层|回响:弘扬赓续写新篇


欢迎向《乐平之窗》投稿

投稿邮箱:lpzc2016@163.com

新闻热线:13767856365



值班领导:宁敏来
责任编辑:徐凡林
作者:柴有江 文/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